1 頁 (共 1 頁)

如果大家真的相信接了總額委託會更好

發表於 : 週三 11月 14, 2007 7:02 am
Ming-Jer Kang
如果大家那麼想接總額專業委託,或者真的相信接了會更好,那麼請聽我幾點意見:
1. 醫聲論壇這些精英們一定要進入委員會,別讓一些經常開會不到或者到了也不發言的占空缺。開會請假超過三次或者遲到早退幾次的,規定退出委員會。
2. 公會理事不應該是當然代表:他們「頭銜」太多,經常到處趕場,重要會議反而遲到早退,總額委員頭銜變成領出席費的工具(不是玩笑,這是經常看到的),開甚麼會、重點在哪,都不知道,事前也沒準備。
3. 「總額委員」應是專任,也不是公會理事的專利,總額委員只負責總額這件最重要的事,公會應該請非理事的委員出席理事會報告,聽取理事會建議,會前達成共識,出席時按照共識說話。不是沒有管道讓委員報告,卻說委員不報告,然後說總額委員需要理事代表。公眾的事應該擴大參與面,讓更多人參與,才能有傳承。
4. 「總額委員」應該有LP:不能讓那些私底下意見一籮筐,開會時卻不說話的萬年理事當委員;也不能讓那些像黑道選立委的人當總額委員。有反對意見就要敢說出來,即使是對自己最好的朋友或健保局「長官」(他們是我們的長官嗎?還是合夥人?)。不能屈於某人淫威,或想討好「上面」,心底下趕羚羊,嘴巴上舉手贊成。
5. 幹了幾年理事,卻不懂總額細節的,不能當總額委員。

以上是我兩年多目睹的怪現象的點滴,一時間沒辦法完整條列。各位精英一定能夠舉一反三。
有這樣的準備,才去接總額委託。否則,換湯不換藥,接了可能更慘,只能讓健保局有了口實:「這是你們自己決定的(不予支付指標),這是你們醫師刪的」,而大家只能啞巴吃黃連。

Re: 如果大家真的相信接了總額委託會更好

發表於 : 週三 11月 14, 2007 8:55 am
docs
Ming-Jer Kang 寫:如果大家那麼想接總額專業委託,或者真的相信接了會更好,那麼請聽我幾點意見:
1. 醫聲論壇這些精英們一定要進入委員會,別讓一些經常開會不到或者到了也不發言的占空缺。開會請假超過三次或者遲到早退幾次的,規定退出委員會。
2. 公會理事不應該是當然代表:他們「頭銜」太多,經常到處趕場,重要會議反而遲到早退,總額委員頭銜變成領出席費的工具(不是玩笑,這是經常看到的),開甚麼會、重點在哪,都不知道,事前也沒準備。
3. 「總額委員」應是專任,也不是公會理事的專利,總額委員只負責總額這件最重要的事,公會應該請非理事的委員出席理事會報告,聽取理事會建議,會前達成共識,出席時按照共識說話。不是沒有管道讓委員報告,卻說委員不報告,然後說總額委員需要理事代表。公眾的事應該擴大參與面,讓更多人參與,才能有傳承。
4. 「總額委員」應該有LP:不能讓那些私底下意見一籮筐,開會時卻不說話的萬年理事當委員;也不能讓那些像黑道選立委的人當總額委員。有反對意見就要敢說出來,即使是對自己最好的朋友或健保局「長官」(他們是我們的長官嗎?還是合夥人?)。不能屈於某人淫威,或想討好「上面」,心底下趕羚羊,嘴巴上舉手贊成。
5. 幹了幾年理事,卻不懂總額細節的,不能當總額委員。

以上是我兩年多目睹的怪現象的點滴,一時間沒辦法完整條列。各位精英一定能夠舉一反三。
有這樣的準備,才去接總額委託。否則,換湯不換藥,接了可能更慘,只能讓健保局有了口實:「這是你們自己決定的(不予支付指標),這是你們醫師刪的」,而大家只能啞巴吃黃連。
----------------------------------------------------------

完全贊成!
哪個人這麼厲害, 有三頭六臂,
身上背了那麼多的頭銜, 又真的有依其頭銜在做事, 大多是背爽的而己!
爽了他自己, 傷了全體會員...

要專任, 要挺直桿子,
要擔任該頭銜的人, 有沒有這樣的擔當,
其實候選人的同儕, 同事, 同學, 學長姊, 學弟妹, 應該很清楚!
(若改成選舉制, 而非推派制, 會不會比較好呢?)

發表於 : 週三 11月 14, 2007 9:23 am
hsu
首先要做的就是審查制度的改革
再來是總額支付的控制應以醫療項目給付與不給付為方法
而不是甚麼都給付再來扣醫師的錢
例如:如果許多審查委員動不動就對氣喘用藥或是所謂高價藥大幅刪減1/2以上,乾脆建議基層醫療不給付這些藥算了,叫病人去醫院拿。

發表於 : 週三 11月 14, 2007 9:49 am
poyoung
「專業」審查委員必須有其專業素養
名單應該公布讓大家能夠信服
不同科之間差距可能很大
應該讓同一科審查同一專科的案件
審查若有爭議,資料應該公布

審查委員不應受到健保局之影響,應該秉持專業審查
若是不服上意,健保局也無權更換審查委員
所有審查內規應該公布給民眾
視同健保給付標準

Re: 如果大家真的相信接了總額委託會更好

發表於 : 週三 11月 14, 2007 10:20 am
傲而
Ming-Jer Kang 寫:如果大家那麼想接總額專業委託,或者真的相信接了會更好,那麼請聽我幾點意見:
1. 醫聲論壇這些精英們一定要進入委員會,別讓一些經常開會不到或者到了也不發言的占空缺。開會請假超過三次或者遲到早退幾次的,規定退出委員會。
2. 公會理事不應該是當然代表:他們「頭銜」太多,經常到處趕場,重要會議反而遲到早退,總額委員頭銜變成領出席費的工具(不是玩笑,這是經常看到的),開甚麼會、重點在哪,都不知道,事前也沒準備。
3. 「總額委員」應是專任,也不是公會理事的專利,總額委員只負責總額這件最重要的事,公會應該請非理事的委員出席理事會報告,聽取理事會建議,會前達成共識,出席時按照共識說話。不是沒有管道讓委員報告,卻說委員不報告,然後說總額委員需要理事代表。公眾的事應該擴大參與面,讓更多人參與,才能有傳承。
4. 「總額委員」應該有LP:不能讓那些私底下意見一籮筐,開會時卻不說話的萬年理事當委員;也不能讓那些像黑道選立委的人當總額委員。有反對意見就要敢說出來,即使是對自己最好的朋友或健保局「長官」(他們是我們的長官嗎?還是合夥人?)。不能屈於某人淫威,或想討好「上面」,心底下趕羚羊,嘴巴上舉手贊成。
5. 幹了幾年理事,卻不懂總額細節的,不能當總額委員。

以上是我兩年多目睹的怪現象的點滴,一時間沒辦法完整條列。各位精英一定能夠舉一反三。
有這樣的準備,才去接總額委託。否則,換湯不換藥,接了可能更慘,只能讓健保局有了口實:「這是你們自己決定的(不予支付指標),這是你們醫師刪的」,而大家只能啞巴吃黃連。
說的真好,問題是如何改?有管道改嗎?會不會決定能不能改的人與出席的人根本就是同一群人,那他們又為何要把權力外放呢?如果改的方法是根本把那些理監事全部換掉,那可能還要等100年.其實100年後大概也不用了.沒聽說過奴工可以表達意見的.

醫師公會、總額委員、審查醫師也應世代交替

發表於 : 週三 11月 14, 2007 12:22 pm
LHC
牙醫師公會的重要幹部平均年齡只有40-50歲,但很多醫師公會仍舊被某些『老』醫師佔領重要職位,平常提不出對醫界有前瞻性的建議或議案,只會保守反動式的反對。
我的建議是必須世代交替,多延攬年輕有受過醫務管理訓練與統計長才的人,否則接總額或審查也一樣不會長進。

Re: 醫師公會、總額委員、審查醫師也應世代交替

發表於 : 週三 11月 14, 2007 12:39 pm
Nicholas
LHC 寫:牙醫師公會的重要幹部平均年齡只有40-50歲,但很多醫師公會仍舊被某些『老』醫師佔領重要職位,平常提不出對醫界有前瞻性的建議或議案,只會保守反動式的反對。
我的建議是必須世代交替,多延攬年輕有受過醫務管理訓練與統計長才的人,否則接總額或審查也一樣不會長進。
現在砍人的審查醫師多數年紀不大 不是老醫師
老醫師沒那麼聰明
牙醫師更可怕 審查組是年輕力壯 XXX聯盟
聞風喪膽

國稅局皆知如何搬運

基層總額委員會成員如何改

發表於 : 週三 11月 14, 2007 10:26 pm
Ming-Jer Kang
傲而問要如何改?

目前基層總額委員會成員是由各醫師公會推派的,但台北縣李日煌曾經替台北市理事會決定必須由全體會員選舉出來,弄到最後上法院告得一塌糊塗。

基層可以由會員代表提案表決推派或選舉方法,會員代表大會的決議,位階高於理事會。

重點在沉默的基層醫師能覺悟否?
當權者也都是基層醫師投票選出來的,水能載舟也能覆舟。

Re: 基層總額委員會成員如何改

發表於 : 週三 11月 14, 2007 11:41 pm
TCL
Ming-Jer Kang 是有心人, 隨手列出幾條就把重點抓住.

可是基層自掃家門雪的人還是多數, 也許是在觀望, 過去許多

抗議活動都沒得到預期的回應, 頗令人失望.

各區必須有更多有心人, 打破輩份, 讓有衝勁, 幹勁的少壯出頭.

Re: 基層總額委員會成員如何改

發表於 : 週四 11月 15, 2007 9:03 am
Nicholas
Ming-Jer Kang 寫:傲而問要如何改?

目前基層總額委員會成員是由各醫師公會推派的,但台北縣李日煌曾經替台北市理事會決定必須由全體會員選舉出來,弄到最後上法院告得一塌糊塗。
基層可以由會員代表提案表決推派或選舉方法,會員代表大會的決議,位階高於理事會。

重點在沉默的基層醫師能覺悟否
當權者也都是基層醫師投票選出來的,水能載舟也能覆舟。
連"提案"都可以告上法院
怪了!怪了!
又有會員代表來了 更複雜了
沉默的基層醫師? 小心小心 是不是投票也要小心?

(純粹好奇 覺得link不起來)

Re: 如果大家真的相信接了總額委託會更好

發表於 : 週四 11月 15, 2007 9:23 am
golf
Ming-Jer Kang 寫:如果大家那麼想接總額專業委託,或者真的相信接了會更好,那麼請聽我幾點意見:
1. 醫聲論壇這些精英們一定要進入委員會,別讓一些經常開會不到或者到了也不發言的占空缺。開會請假超過三次或者遲到早退幾次的,規定退出委員會。
2. 公會理事不應該是當然代表:他們「頭銜」太多,經常到處趕場,重要會議反而遲到早退,總額委員頭銜變成領出席費的工具(不是玩笑,這是經常看到的),開甚麼會、重點在哪,都不知道,事前也沒準備。
3. 「總額委員」應是專任,也不是公會理事的專利,總額委員只負責總額這件最重要的事,公會應該請非理事的委員出席理事會報告,聽取理事會建議,會前達成共識,出席時按照共識說話。不是沒有管道讓委員報告,卻說委員不報告,然後說總額委員需要理事代表。公眾的事應該擴大參與面,讓更多人參與,才能有傳承。
4. 「總額委員」應該有LP:不能讓那些私底下意見一籮筐,開會時卻不說話的萬年理事當委員;也不能讓那些像黑道選立委的人當總額委員。有反對意見就要敢說出來,即使是對自己最好的朋友或健保局「長官」(他們是我們的長官嗎?還是合夥人?)。不能屈於某人淫威,或想討好「上面」,心底下趕羚羊,嘴巴上舉手贊成。
5. 幹了幾年理事,卻不懂總額細節的,不能當總額委員。

以上是我兩年多目睹的怪現象的點滴,一時間沒辦法完整條列。各位精英一定能夠舉一反三。
有這樣的準備,才去接總額委託。否則,換湯不換藥,接了可能更慘,只能讓健保局有了口實:「這是你們自己決定的(不予支付指標),這是你們醫師刪的」,而大家只能啞巴吃黃連。
推!
深入問題核心!

Re: 基層總額委員會成員如何改

發表於 : 週四 11月 15, 2007 10:48 am
傲而
Ming-Jer Kang 寫: 目前基層總額委員會成員是由各醫師公會推派的,但台北縣李日煌曾經替台北市理事會決定必須由全體會員選舉出來,弄到最後上法院告得一塌糊塗。

真是告起自己人絕不手軟.這種衝勁,拿來對外多好啊.就算我當選代表,只怕還沒來的及對外宣戰,就已經被自己人鬥到陣亡.

Re: 基層總額委員會成員如何改

發表於 : 週四 11月 15, 2007 3:04 pm
Nicholas
傲而 寫:
Ming-Jer Kang 寫: 目前基層總額委員會成員是由各醫師公會推派的,但台北縣李日煌曾經替台北市理事會決定必須由全體會員選舉出來,弄到最後上法院告得一塌糊塗。

真是告起自己人絕不手軟.這種衝勁,拿來對外多好啊.就算我當選代表,只怕還沒來的及對外宣戰,就已經被自己人鬥到陣亡.
按照字義 選出來的會被告 由公會推派沒事
違反民主機制 這裡面可能有龐大利益

Re: 基層總額委員會成員如何改

發表於 : 週四 11月 15, 2007 11:48 pm
shura
傲而 寫:
Ming-Jer Kang 寫: 目前基層總額委員會成員是由各醫師公會推派的,但台北縣李日煌曾經替台北市理事會決定必須由全體會員選舉出來,弄到最後上法院告得一塌糊塗。

真是告起自己人絕不手軟.這種衝勁,拿來對外多好啊.就算我當選代表,只怕還沒來的及對外宣戰,就已經被自己人鬥到陣亡.
每次看到台北縣的選舉,總令偶瞠目結舌。 (石化)

上駟對上駟來解決總額與審查

發表於 : 週二 11月 20, 2007 9:54 pm
LHC
健保局用管理的人才來管理專業的醫界,醫界一直被吃得死死的,主要的原因之一在於醫界缺乏同時具有醫療專業與管理統計長才的人來與之抗衡,久之當然就每況愈下。健保局擅長從醫療費用管控的觀點切入,提出不符真正醫療專業或實際臨床需求的數據,左右雙手舞著總額限制與專審的兩項利器,同時運用醫界原本diversity的差異,自然就可以找到會大刀濫砍的醫師來對付醫界同儕。
我的建議是醫界要去挖掘具有醫務管理與統計長才的人,或者結合學界、法學專家等,做出真正的醫療數據,依理論裡,才能對抗健保局的『管理費用』的手法。我相信醫界的上駟應該可以對得上健保局的上駟的。

Re: 如果大家真的相信接了總額委託會更好

發表於 : 週一 1月 14, 2008 9:24 pm
dtoph72
偶覺得再怎麼討論總額
也只是茶壺裡的風暴
能夠有人談判
把餅弄大才是上策 (o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