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繽紛】再談二二八事件對台灣深遠的影響

大雅老仙ㄟ要講故事囉.不到70歲的會員,建議您趕快拿張椅子進來搶位子聽講.

版主: 版主021

回覆文章
大雅老仙ㄟ
V3
V3
文章: 3319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07, 2011 9:13 pm
擁有感謝: 28 次

【五彩繽紛】再談二二八事件對台灣深遠的影響

文章 大雅老仙ㄟ »

【五彩繽紛】再談二二八事件對台灣深遠的影響
日前,本欄PO文<二二八事件對台灣深遠的影響>,是說明事件過去那麼久了,省籍情結仍然存在,足以說明本省人對那事件永遠記在心中。
日本統治臺灣50年,臺灣人也發生無數次的抗日事件,例如;苗栗事件、噍吧哖事件、二林事件、霧社事件…. 等,教科書都告訴我們,那些都是慘忍事件,可是一百多年來的臺灣歷史上,臺灣人記得最深刻的還是二二八事件,可見二二八是影響最深遠的事件。
老仙ㄟ只是用一句「省籍情結的存在」來概括那事件深遠的影響,其實,只要我們仔細想,今天臺灣社會上很多負面的問題,都是與那事件息息相關,本文舉一例來說明。
今天臺灣社會動盪不安,是因為流氓黑道左右白道執政,使得我們政府不能進步。現在的民意機關幾乎都有黑道的影響力,人民團體或廟宇….更不用說了。這些黑道能左右臺灣社會,何以與二二八事件有關?只要腦筋稍為動一下,不難想得出來。
當年二二八事件之後,老K總檢討結果,認為事件與知識分子有關,而知識分子多數是地主,所以只要把地主「捻掉」,以後統治臺灣才會一帆風順。如何捻掉地主,就是土地改革,實施耕者有其田。這個土地改革何以容易成功,是因228剛過,地主心裡還是會怕怕,二來佃農人數比地主多,也就是贊成的人多,三來認為老共可以打敗老K就是土地改革。
實施耕者有其田後,過去的地主與佃農的社會階級沒有了,從此所有的人,人人平等,過去敬重知識分子的風氣沒有了,當然就誰也不怕誰。
過去的知識分子(仕紳)講一句話,大家都「是!是!」的情形,改為誰也不怕誰的時代,當然角頭紛至遝來。尤其在那威權時代,黑道只要參加威權黨,肯定會當選,造成今天的民意機關或廟宇都有高比例是黑道分子。
頭像
sucker
榮譽院長級
榮譽院長級
文章: 34161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16, 2008 11:04 pm
來自: 斯巴達
表達感謝: 1 次

Re: 【五彩繽紛】再談二二八事件對台灣深遠的影響

文章 sucker »

土地改革就是共產黨那一套階級鬥爭

台灣應該沒有殺地主吧? (怕怕)
https://youtu.be/rVNbkeZbwHw

人生苦短 要督趁早 我督故我在

『隱約雷鳴,陰霾天空,但盼風雨來,能留你在此』
『隱約雷鳴,陰霾天空,即使天無雨,我亦留此地』

我願化身石橋,受那五百年風吹,五百年日曬,五百年雨淋,只求她從橋上經過

真愛 無私 善良 寬恕 信心 希望
善待身邊的人 找到生命的意義
用積極樂觀又充滿正能量的心態
活在當下 開心面對未來的每一刻



瑞莎的瑞星韻律體操協會 https://risingstar-rg.tw/
歡迎大家捐款支持 (眼汪汪) (眼汪汪)
doctoryml
V1
V1
文章: 1043
註冊時間: 週五 4月 12, 2019 6:43 pm
擁有感謝: 2 次

Re: 【五彩繽紛】再談二二八事件對台灣深遠的影響

文章 doctoryml »

https://kknews.cc/zh-tw/history/3qp995a ... px?id=5985

永佃制度在東南沿海地區普遍存在,並且在原來永佃制度的基礎上形成了「永佃」、「一田二主」、「一田多主」等發展階段。永佃制度將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開,直接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農耕技術的提高。台灣在清末,公有地也有"官大租",原住民土地上,也有漢人開發後承租的"番大租"。劉銘傳時代的清賦改革,就限定了大戶收地租"減四留六"。日治時代重新丈量,強制收回跟補償消滅大地主。民國25年,國民政府頒佈的《民法》第 845 條 「永佃權人不得將土地出租於他人。永佃權人違反前項之規定者,土地所有人得撤佃」(直到民國 110 年 01 月 20 日修正後廢除)。到台灣實施三七五減租。全部的目的,就是要消滅"大地主"。大地主會威脅統治權。
頭像
smallant
榮譽院長級
榮譽院長級
文章: 102937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10, 2008 5:50 pm
表達感謝: 38 次
擁有感謝: 33 次

Re: 【五彩繽紛】再談二二八事件對台灣深遠的影響

文章 smallant »

美麗島也是跟黑道有關
min
榮譽院長級
榮譽院長級
文章: 33798
註冊時間: 週六 10月 13, 2012 8:39 am
表達感謝: 32 次
擁有感謝: 15 次

Re: 【五彩繽紛】再談二二八事件對台灣深遠的影響

文章 min »

真的嗎?哪一個?
回覆文章

回到「老仙ㄟ講古論今講座」